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持续吸引着众多寻求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拓展版图的国际企业。
今年即将于11月5日至10日举办的第八届进博会,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始终是外资企业洞察中国国内市场趋势、在消费需求变化中寻找机遇的重要平台。
北京智云图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经理李琳达与Telum Media分享了关于参与进博会的公关价值、如何在纷繁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以及为首次参展企业提供传播建议的见解。
品牌如何战略性地利用进博会来提升声誉、增强可信度并在中国市场塑造长期知名度?
进博会已发展成为全球合作的关键平台,在当今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对品牌声誉具有重要价值。除了传统的贸易展会之外,进博会还为外资企业提供了独特契机,展示其对中国市场的适应能力以及在本土实现创新落地的能力。
本届进博会规模进一步扩大,逾50个国家和170家企业连续第八年参展,形成强大的商业生态系统。高层政府代表团和地方政府代表出席进博会,进一步促进了参展企业与关键行业利益相关方和政府官员的接触。这种知名度的提高对于建立长期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其意义远超单纯的贸易促进。
此外,包括可持续技术、智能制造和医疗领域在内的特色展区,可吸引目标媒体和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使进博会成为B2B和B2C双重传播的有力平台。
进博会提供了与媒体对接的契机,企业如何在进博会上充分利用其媒体关系策略?哪些类型的叙事更易引起媒体共鸣?
成功的进博会媒体策略依托三大支柱:策略性时机、主题相关性及易于传播的故事讲述。鉴于竞争激烈,企业至少需在展前10-12周开始规划,紧扣官方倒计时、亮点预览及开幕式等关键节点推进。最关键的时期是进博会展前两周及会期。
与往年一样,预计本届媒体报道将围绕符合政府宏观议程及行业焦点的叙事展开,例如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和银发经济。
举例而言,企业可能会着重展示其绿色技术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或其人工智能工具如何提高全球效率。
必须重视与官方媒体的互动,它们是进博会报道的核心力量。此外,借助新媒体渠道——包括官媒的数字平台,以及网红和博主探展,可以显著扩大传播覆盖范围。
我们某客户的一款产品,曾因一家官方媒体在其抖音账号发布的短视频报道登上抖音热搜。实现这一点需要精心准备,包括从文稿、图片到短视频的各种宣传内容,并确保展位设计兼具互动性与视觉吸引力,以激发社交媒体用户的分享兴趣。
不断变化的贸易动态如何影响本届进博会和贵司今年的传播策略?
2025年不断变化的贸易动态,凸显了进博会作为国际商业合作稳定平台的作用。
对于许多参展商来说,中国市场如今既是区域增长的引擎,也是协同创新的枢纽。因此,企业传播团队更关注参展如何增强供应链韧性、加速技术交流及支持可持续发展,而非仅仅宣布产品发布。
例如,一家领先的消费品公司可以利用进博会宣布其在中国大陆扩大研发或制造投资,以此彰显深耕决心。
同样,一家制药公司可以重点介绍其与本土伙伴的合作,展示进博会如何助推行业合作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通过聚焦解决方案与长期价值,品牌可以将复杂的贸易议题转化为引人入胜、易于媒体报道的生动叙事,在不断发展的全球商业生态圈的树立积极贡献者的形象。
最后,对于首次参加进博会的企业,您有哪些传播建议?
对于首次参展的企业来说,应将进博会视为一个战略交流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展会。首先,确保核心信息与进博会的关键主题(例如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创新和包容性贸易)同频共振,并善用官方新品发布平台来获得额外曝光。
鉴于媒体关注度争夺激烈,提交给组委会的通稿等材料务必精心打磨,因为这些材料会分发给各大主流媒体,可能赢得显著曝光。
条理清晰且有深度的内容,是吸引主流国有媒体的关键。与其追求面面俱到的报道,不如聚焦于一些突出的亮点。突出独特且具相关性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多渠道、多维度呈现。
将这些亮点与当前的行业及社会热议话题(例如体重管理或机器人技术)挂钩,可进一步提高“出圈”概率。
关于智云图
智云图是中国本土的公共事务与策略传播机构。聚焦全球化背景下的政策风险、舆论生态与商业战略协同,智云图由前政府智囊、资深媒体人及跨国企业高管组成核心团队,以"政策研究 — 传播创新 — 资源整合" 为核心能力,在科技公关、健康传播、危机管理、出海营销等领域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将一流的国际方法论与灵活的落地实战相结合,助力多家世界500强及本土领先企业来用品牌传播解决实际商业问题。
如欲了解更多,请访问www.chinaadvocate.com或搜索关注官微“智造品牌社”。
CHINA ADVOCATE
您的品牌教练